——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校微信公眾號特開設“一起學黨史”專欄,持續推送黨史故事100篇,與大家一起學習黨史知識,重溫歷史偉業,感悟思想偉力,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光輝歲月中,經濟特區的創辦和四十余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起源地,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先行探路的崇高使命,引領我國實現了由經濟體制改革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性跨越,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別樣美景,唱響了激動人心的“春天的故事”。
20世紀80年代初的深圳漁民村
從一項又一項的“首次”“第一”“先行先試”,到讓世人刮目相看的城市發展奇跡、高質量發展高地、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經濟特區用實實在在的發展歷程,向世界響亮宣告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回溯往昔風雨來時路,方知日后昂首前行處。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國內外發展階段處于深刻變化的重要關口,這段風云激蕩的歷史,至今仍在激勵著我們前行。
1984年1月24日鄧小平俯瞰建設中的深圳全貌
將指針撥回20世紀70年代,彼時美蘇“冷戰”轉入僵持階段,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和平發展成為大多數國家共同的愿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普遍調整產業結構和開辟新興市場,成為我國加快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辦法的良好契機。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中央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愿望,以雷霆萬鈞之勢,撥正中國巨輪的航向,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1978年,習仲勛到達廣東后第一次外出到地市縣考察,首站即為深圳。窄窄的中英街一街之隔,香港那邊車水馬龍熱鬧繁華,而寶安這邊卻蕭條冷落破破爛爛,眼前的情景深深刺痛了他。于是,1979年,習仲勛大膽向中央提出了創辦貿易合作區的建議。這個想法得到了鄧小平的贊同。
經過慎重深入的調研,1979年7月15日,中央決定對廣東、福建兩省的對外經濟活動給予更多的自主權。同時決定,先在深圳、珠海兩市劃出部分地區試辦出口特區,待取得經驗后,再考慮在汕頭、廈門設置特區,提出特區內允許華僑、港澳商人直接投資辦廠,也允許一些外國廠商投資辦廠,或同他們興辦合營企業和旅游事業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對外開放新思路。
1984年,廣東深圳,建設中的深圳國貿大廈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并通過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中國的經濟特區正式誕生了。
任務緊迫,當時廣東省委主要負責同志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和責任擔當,帶領干部群眾上下一心邁開步子前進。
在深圳灣畔的蛇口,填海建港的“開山炮”炸響了沖破發展障礙的第一聲春雷,幾天就開出一條新路。“每向前一步,都是對既有制度的挑戰與突破。”改革開放試驗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創立者袁庚坦言道。
深圳大沙河兩岸,高科技企業云集,生態環境優美
開山炮之后,步子越走越快,除了工資、住房、用人、社保制度改革,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世界上第一個U盤,第一個基因治療藥物在深圳誕生;開辦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創建中國第一個跨境園區,1992年百萬重獎科技人才首開全國先河,讓珠海成為全國科技人才和創業者們眼中的熱土;率先成立外資銀行總行,特區管委會率先實行24小時審批答復制度,開政府機關實行承諾制的先河,汕頭也同樣勇立潮頭,在全國創造了多個“第一”;廈門則從湖里2.5平方公里艱難起步,在全國率先開展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在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習近平的帶領下,制定《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是中國地方政府最早編制的一個縱跨15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為城市科學、長遠的規劃發展提供藍本。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如火如荼,一個包括深圳、珠海在內的世界級城市群將崛起成為全球經濟新坐標。
文章來源:共產黨員網、學習強國、人民網
編輯:李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