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校微信公眾號特開設“一起學黨史”專欄,持續推送黨史故事100篇,與大家一起學習黨史知識,重溫歷史偉業,感悟思想偉力,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對中國而言,充滿著轉折意味。無論是建設、還是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新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努力探索新的發展道路。
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鮮明地指出,不能拿現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無限豐富和飛速發展的革命實踐,應該勇于研究新的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黨中央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鄧小平同志在閉幕會上發表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歷史性地設定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策的框架和方向。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宣告:“只有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況新事物新問題,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我們黨才能順利地實現工作中心的轉變,才能正確解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正確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
這次重要會議,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把歷史的車輪推入了正確軌道。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轉折點,我們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撥亂反正全面展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重新確立,一些理論是非、思想是非、路線是非、政策是非被澄清,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實事求是的解決。卸掉沉重的歷史包袱,全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社會各方面積極性空前高漲。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鄧小平同志在會議開幕詞中深刻總結我國的革命和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科學命題。
“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重大命題的提出,回答了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中國走什么樣的道路這一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成為指引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旗幟,極大提振了社會各界的信心和士氣。
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題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提出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在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主題下,黨的十二大報告第一次正式提出“小康”戰略目標。黨的十二大點燃了中國人民建設富足社會的小康夢,極大增強了中國人建設美好未來的信心。
1984年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了我國當前的經濟和政治形勢,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近幾年城鄉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全會一致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闡明了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規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質、任務和各項基本方針政策,是指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從此之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向了城市。
文章來源:共產黨員網、人民網、新華網
編輯:李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