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校微信公眾號特開設“一起學黨史”專欄,持續推送黨史故事100篇,與大家一起學習黨史知識,重溫歷史偉業,感悟思想偉力,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入駐中央駐地西柏坡指揮共產黨的行動。西柏坡成為解放戰爭時期中國革命的重要指揮中心,是中共中央進入北平前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在這里,毛澤東運籌帷幄,勝利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有力推動了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
中共中央入駐西柏坡時,解放戰爭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此時,人民解放戰爭已經轉入戰略進攻階段,敵我力量的差距在日益縮小。此時,為了避免被包圍殲滅,國民黨軍隊被迫將其精銳部隊和主要兵力集中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原、西北5個戰場,進行所謂的重點防御。這為人民解放軍發起戰略決戰提供了可能。
九月會議后,部分參會人員合影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機關小食堂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參加會議的政治局委員有7人,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有14人,列席會議重要工作人員有10人。這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后到會人數最多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上,毛澤東提出:“我們的戰略方針是打倒國民黨,戰略任務是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由游擊戰爭過渡到正規戰爭,建軍五百萬,殲敵正規軍五百個旅,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國民黨。”
九月會議為人民解放軍發起戰略決戰做了重要的動員和準備。在九月會議精神指導下,根據毛澤東指示的“攻城打援”戰略方針,9月16日,華東人民解放軍發起濟南戰役,拉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接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又在西柏坡領導指揮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遼沈戰役塔山狙擊戰的我軍陣地
1948年9月12日率先發起的遼沈戰役,歷時52天,是我軍第一次以70萬兵力發起的大規模戰略進攻,對戰勤組織調度提出非常高的保障要求。遼沈戰役前,我軍將后勤分成前方后勤(東北野戰軍后勤部)和后方后勤(東北軍區后勤部)。前方后勤直接隨野戰軍行動,并與后方后勤連接,及時保障前線作戰需要。正是由于東北解放區各級黨政機關的動員組織力度、人民群眾的支前熱情、支前隊伍的豐富經驗,促使了遼沈戰役勝利,使中國的軍事形勢出現新的轉折點,改變了長期以來敵強我弱、敵優我劣的基本格局。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敵我雙方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1948年11月6日開始到次年1月10日結束,歷時65天。我參戰部隊有華東野戰軍十六個縱隊,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六十余萬人。國民黨參戰部隊有五個兵團和三個綏靖區部隊,共二十二個軍、五十六個師,總計兵力八十萬人,被殲滅五十五萬五千人,淮海戰役的勝利書寫了我軍以少勝多的輝煌歷史。這次戰役結束后的第十一天,蔣介石即宣告“引退”,南京國民黨反動政權從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狀態。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在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的第三個戰略性進攻戰役,也是戰略決戰的最后一個大戰役。從1948年12月上旬至1949年1月31日,歷時64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余人,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平津戰役的勝利,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為新中國定都北京舉行了奠基禮。
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突破濃煙密火,撲向國民黨的指揮所魯樓
三大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到1949年1月31日結束,歷時4個月零19天,共殲敵154萬人,基本上消滅了長江以北國民黨的軍事主力。其間,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等,經常在毛澤東住處,集體商討瞬息萬變的戰爭形勢,并通過一封封電報把作戰命令從西柏坡發往前方戰場。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舊址
據統計,三大戰役期間,在西柏坡16.3平方米的舊民房里,毛澤東起草了230余封電文。在戰事緊張的時候,中共中央平均每個月收發電報字數達到140萬字。正是通過一封封電報,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軍事戰略思想得到了有效貫徹執行,這為三大戰役的勝利提供了堅強有力的領導和指導。周恩來幽默地說,我們這個指揮部“一不發人,二不發槍,三不發糧,只是天天發電報,就把國民黨打敗了”。
文章來源:共產黨員網、中國社會科學網
編輯:李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