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校微信公眾號特開設“一起學黨史”專欄,持續推送黨史故事100篇,與大家一起學習黨史知識,重溫歷史偉業,感悟思想偉力,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4個縱隊13萬人,對國民黨軍隊從山東到陜北啞鈴形陣勢的中間薄弱環節實施突擊,在魯西南張秋鎮至臨濮集之間150公里的正面上強渡黃河,一舉突破國民黨的黃河防線,并乘勢發起魯西南戰役。這一戰役行動,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進軍大別山,自斷后路,向敵人的心臟地區千里躍進,的確是一步險棋。鄧小平說:“我們好似一根扁擔,挑著陜北和山東兩個戰場。我們要責無旁貸地打出去,把陜北和山東的敵人拖出來。我們打出去挑的擔子愈重,對全局愈有利”。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油畫)
劉鄧大軍從國民黨數十萬軍隊的前堵后追中殺開一條血路,穿越黃泛區,渡過沙河,搶度汝河和淮河,于8月末進入大別山區。此后劉鄧大軍依靠人民群眾,艱苦作戰,粉碎20萬國民黨軍隊的輪番進攻,至當年11月下旬共殲敵3萬余人,建立33個縣的民主政權,站穩了腳跟。
在劉鄧進軍大別山的同時,陳賡、謝富治集團向河南西部挺進,殲敵5萬余人,解放了十余個縣城,在完成戰略展開的同時,調動了敵軍8個旅的兵力,在大別山以西有力地配合了劉鄧的作戰。
陳毅、粟裕大軍挺進豫皖蘇邊地區,三個月大踏步尋戰,殲敵2萬余人,調動了敵軍15個旅的兵力,其中包括準備用于進攻大別山的八個旅,打亂了敵之軍事部署,在劉鄧以北擴大了解放區。
劉鄧大軍夜渡黃河
根據中央和毛澤東的指揮,劉鄧、陳謝、陳粟三個“棋子”,均部署到位,在北黃河、中淮河、南長江、西漢水之間的中原地區,結成了一幅“品”字形狀、互為犄角的有利的戰略態勢。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吹響了奪取全國勝利的嘹亮號角。
至此,三路大軍都由內線打到外線,在廣闊的中原地區形成“品”字形進攻陣勢,對南京、武漢形成直接威脅。
劉鄧大軍渡河指揮部舊址
經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斗,劉鄧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戰勝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先后越過隴海路、黃泛區、沙河、渦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礙,于1947年8月27日勝利到達大別山區。爾后,陳(毅)粟(裕)大軍挺進豫皖蘇,陳(賡)謝(富治)大軍挺進豫西,三軍構成品字形,協同作戰,共同創建新的中原解放區。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形勢圖
此戰,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中共中央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后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采取無后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這一創造性的戰略決策、獨特的戰略進攻樣式和豐富的作戰經驗,給毛澤東軍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
文章來源:共產黨員網、新華網、求是網
編輯:李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