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校微信公眾號特開設“一起學黨史”專欄,持續推送黨史故事100篇,與大家一起學習黨史知識,重溫歷史偉業,感悟思想偉力,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抗日,是為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
《西北文化日報》刊登的西安事變的消息
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全國人民的抗日運動進入新的高潮,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擔負剿共任務的東北軍與西北軍厭惡內戰,力主抗敵,在全國抗日運動高潮的推動下和中國共產黨抗日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兩軍領導人張學良、楊虎城等開始與共產黨及紅軍發生聯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團結抗日的政治基礎。
愛國將領張學良(左)、楊虎城(右)
蔣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飛抵西安,要挾張、楊:如不加緊 “剿共”,即將張、楊兩部分別調往安徽、福建,由中央軍進駐西北。張、楊力勸蔣介石聯共抗日,蔣加以拒絕。兩位愛國將領遂毅然決定實行兵諫。12月12日凌晨,張學良的衛隊進抵蔣介石駐地臨潼華清池,與蔣的衛隊交火。蔣聞槍聲,倉皇越后墻逃走,爬上山坡隱蔽,被張學良的衛隊搜索發現后捕獲。同時楊虎城部下將留居城中的蔣介石高級黨、政、軍官員陳誠等10余人拘押。張、楊于12日當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總部”,成立抗日聯軍西北臨時軍事委員會,張、楊分任正、副委員長。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國民政府,停止內戰,釋放救國會領袖及一切政治犯,開放民眾愛國運動,保障人民集會、結社自由,實行孫中山遺囑,召集救國會議等8項主張。同時致電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團結抗日大計。西安事變發生后,南京國民政府中以何應欽為首的親日派主張進攻西安,借機擴大事態,奪取蔣介石的統治權力,進一步與日本妥協。英、美帝國主義及親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則希望事變和平解決,以維護蔣介石的統治地位和英、美在華利益。宋子文、宋美齡委托英籍顧問端納飛西安探視情況。16日,何應欽就任“討逆軍”總司令,并相應作了軍事部署,派飛機轟炸西安臨近地區。
西安事變舊址——兵諫亭
中共中央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確定了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17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到達西安,與張、楊懇切會談,并接見各方人士,堅決主張和平解決這次事變。22日,宋子文、宋美齡飛抵西安開始與張、楊及中共代表會談。24日,達成了改組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釋放上海愛國領袖,釋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權利,聯共抗日等項協議。周恩來曾會見蔣介石,蔣表示以人格擔保,履行上述協議。20日下午,張學良護送蔣介石飛離西安。但蔣介石后來背信棄義,使張學良遭長期監禁,楊虎城慘遭殺害。
中共參與西安事變談判的代表:秦邦憲、葉劍英、周恩來(左起)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對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從此,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在抗日的前提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已成為不可抗拒的大勢,中國由此實現了從國內戰爭到全國抗戰的偉大轉變。
文章圖文:來源于新華網、人民網、新華社
編輯:李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