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校微信公眾號特開設“一起學黨史”專欄,持續推送黨史故事100篇,與大家一起學習黨史知識,重溫歷史偉業,感悟思想偉力,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開啟國共合作先河的“西湖會議”
一邊是暮夏的涼風將西湖揉皺,漣漪間,荷花半掩;一邊是共產主義事業的風起云涌,七人集結,壯懷激烈。
1922年8月,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在杭州秘密召開了一次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別會議,史稱“西湖會議”。這次會議,確定了與國民黨進行“黨內合作”的政策策略,開啟了國共合作的先河——
1922年8月,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在杭州秘密召開了一次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別會議,史稱“西湖會議”。這次會議,確定了與國民黨進行“黨內合作”的政策策略,開啟了國共合作的先河——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舉行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提出了在目前歷史條件下的黨的奮斗目標: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同時,為了貫徹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大會還通過了《關于“民主的聯合戰線”的議決案》,號召全國的工人、農民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進行斗爭,并提出聯合全國一切革命黨派,聯合資產階級民主派,組織民主的聯合戰線,同時決定邀請國民黨等革命團體舉行聯席會議,共商具體辦法。
而另一邊,遭受陳炯明叛亂、“從美、英、日等國得到援助”幻想破滅的孫中山,也在尋找新的革命同盟者。他看到,十月革命后的蘇俄是同帝國主義根本對立的新興力量,中國共產黨雖然人數不多,但朝氣蓬勃。他決定同蘇俄合作,同中國共產黨人合作,整頓和改組國民黨。
國共兩黨會以何種方式進行合作?這個問題顯然要由雙方協商決定。中共二大后,黨相繼派李大釗、陳獨秀同孫中山等國民黨領導人會晤,商談國共合作問題。
中國共產黨一開始主張實行黨外合作,同國民黨建立民主聯合戰線。但孫中山不接受黨外聯合的辦法,只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曾多次同孫中山會談過的馬林認為,中國共產黨應當正視現實,接受孫中山的建議,同國民黨實行黨內合作,即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到國民黨里去,從而把國民黨改造成為各革命階級的聯盟。當時中國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不贊同馬林的主張,認為國民黨是一個資產階級政黨,共產黨員加入進去,就有喪失自己獨立性的危險。由于馬林同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合作問題上出現了原則分歧,他決定返回蘇俄向共產國際請求指示。
1922年8月初,共產國際在聽取了馬林的匯報以后,批準了他提出的國共兩黨實行黨內合作的建議,并作出《給共產國際駐中國特派代表的指示》,指出:國民黨是一個革命的政黨,共產黨在保持完全獨立的情況下,必須加入到國民黨里去,從事組織和宣傳工作。8月中旬,馬林帶著共產國際的指示回到上海后,分別與陳獨秀、張太雷、鄧中夏等討論了國共合作問題,還電邀李大釗來滬,與李大釗等進行了深入討論。8月26日,馬林拜會孫中山,商談了國民黨同蘇維埃俄國的聯合和同中國共產黨合作的問題。馬林還提議中共中央召集一次會議,討論這個問題。
會議地點就定在杭州西湖。
1922年的杭州西湖
1922年8月29日至30日,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國燾、高君宇及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翻譯張太雷出席會議。陳獨秀主持會議。
會上,馬林轉達了共產國際的相關意見,即“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認為國民黨是一個革命組織”“共產黨人應該支持國民黨”“共產黨人應該在國民黨內開展工作”,并闡述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經過充分討論,會議最后決定,在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條件下,由共產黨少數負責人先加入國民黨,同時勸說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
西湖會議后,馬林、陳獨秀、李大釗等在上海分別拜會孫中山,并向他介紹關于中國共產黨黨員加入國民黨的決定。李大釗還和孫中山暢談了“振興國民黨以振興中國之問題”。不久,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太雷、張國燾、俞秀松等首先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但是黨內大多數人對這種做法仍有疑慮,直到一年后的中共三大上,西湖會議的決定才得到更深入地貫徹執行。
如今的西湖(李忠 攝)
西湖會議是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統一戰線基本原理的實際演繹,更成為國共合作政策由黨外合作到黨內合作的轉折點,開啟了國共合作的先河。會議靈活地將當時難以實現的國共兩黨黨外合作設想轉變為切實可行的黨內合作策略,部分地克服了黨內存在的不愿意與國民黨實行黨內合作的觀點,為黨的三大確立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進行黨內合作的策略方針奠定了基礎,從而為大革命時期民主革命的迅猛發展開辟了廣闊道路,也為黨的發展壯大創造了重要條件。
溫柔且剛毅的西湖水,懷抱青春的火紅,匯入波瀾壯闊的大革命,成長、奔涌,照亮山河。
文章來源:杭州日報《尋訪開啟國共合作先河的“西湖會議”》
編輯:李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