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建筑學院始建于2000年6月,其前身是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建筑裝飾學院。2004年1月被教育部確認為實施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獨立學院。2011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層次的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并更名為長春建筑學院。
學?,F設有建筑與規劃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交通學院、城建學院、管理學院、公共藝術學院、電氣信息學院、文化創意產業學院、基礎教學部9個教學單位。專任教師638人。學校面向全國30個省、市、區招生,現有在校生11240人。學校已向社會輸送了近萬名本科畢業生。
良好的辦學條件。長春建筑學院,原校區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新校區按照國際化的視野,建設一座建筑教育的“博物館”的設計理念,于2010年7月建成。新校區建筑風格獨特,中西合壁,氣勢恢弘,多種風格,不同年代的建筑形式共存,既體現了建筑類院校的特殊美感,又為校園景觀環境注入了建筑文化的內涵,無論外部建筑形態,還是內部建筑空間都有利于學生吸取建筑知識,促進學生成才。新校區占地93公頃,集中教學區占地62公頃,一期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已超出教育部對本科學校的規定標準。
先進的治校理念。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特色、從嚴培育、質量立校” 的辦學理念,堅持國際視野,創新運營模式,按學院制、聯邦制組團式布局;實行學校、分院兩級管理,突出院級辦學主體;不斷探索高等教育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管理機制。校園專設校長官邸,突出校長職業化、國際化的基本職責及行政管理地位,強化其在學校運行管理中的“CEO”作用。
學校加強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發揮校黨委的政治核心、監事會的民主監督和教代會的民主管理作用,為建成高水平民辦大學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
學校立足于開放辦學,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學校的圖書館、會堂、體育館、體育場,景觀通廊、水景廣場,盡量放在臨街一側,并向社會開放。既創造了新的城市街景,又體現了社會服務功能。
獨特的專業優勢。學校堅持依托企業辦學,發揮行業優勢的辦學思路,優化調整學科結構,有效整合校內資源,努力探索適合自身學科專業發展建設的新途徑。目前已形成了以土建類學科專業、公共藝術類學科專業、電氣信息工程專業三個主干學科專業群,設立了35個行業特色鮮明的本科專業,涵蓋工、管、文、法、農、藝六大學科門類。我校的工程圖學、建筑設計、橋梁工程等15門課程已建成省級優秀課,材料力學課程2009年被評為省級精品課,“材料力學”教學團隊被評為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2011年設計色彩課程,被評為吉林省精品課程。
專業優勢促進了招生、就業進入良性循環, 2011年我校在全省10所獨立學院招生錄取中實現了實際報到人數第一的好成績。2012年招生,第一志愿報考我校的考生占實際錄取人數的79%。2007年以來六屆畢業生就業率始終穩定在90%以上,土木工程、工程造價等專業75%的畢業生被中鐵、中建、路橋集團等大中型國有企事業單位錄用,土木工程、建筑幕墻工程專業的學生采取“訂單式培養”,畢業生100%被企業提前一年預訂。
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在育人全過程中,不斷深化“推進因材施教,強化實踐教學,突出育人特色”的教改思路,探索出了一條“推進四個結合,拓寬四大平臺”,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促進學生“學科知識體系”和“職業素質體系”相融合,使學生畢業后能做到“下得去、用得上、信得過、干得好”的特色辦學之路。
為了實現特色育人,學校專門建造了8000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中心,完善校內外實踐基地群建設,努力為促進學生實踐培養、職業拓展、創業孵化、特色創新服務。經兩年建設把原校區打造成了“東北亞文化創意科技園”,創新了“民資構建、政府助推”的發展模式,成為了學校的重要校內實踐基地。
廣泛的社會贊譽。2005年,教育部專家組對我校給予“引領獨立學院辦學方向”的高度評價。2006年,我校作為在全國范圍內選定的3所獨立學院之一介紹經驗,2010年,學校被評為“全國先進獨立學院”。近兩年來,學校顯著的辦學特色及發展成果,受到中央、吉林省、長春市領導的關注。李長春、劉云山、周鐵農、孫政才、王儒林、巴音朝魯等領導先后到學校最大實踐基地——東北亞文化創意科技園和新校區視察調研。周鐵農來校視察時評價學校:“堅持了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理念,所以生命力很強,把質量和特色統一到辦學方向中來。”為此,他欣然命筆為學校題詞“突出特色,爭創一流”,激勵我們向更高的辦學層次奮進。
在新的形勢下學校提出:“努力把學校辦成治學嚴謹、特色鮮明,堅持開放辦學,具有國際視野,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一流民辦大學”的目標,立志用“和衷共濟,追求一流”的學校精神,努力奮斗,實現夢想!